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

一場城市裡的美麗約會─小宇宙華德福共學略感

「早晨已來,黑夜已去,與太陽同行,迎接今天…」
在人車川流不息馬路旁的一棟舊大樓裡,有一個洋溢著柔美色彩的空間,飄出一陣陣孩子與大人簡單悅耳的歌聲,這是我與孩子參與三季的小宇宙華德福共學教室,去年秋天在與夥伴媽媽深談後,我們決定與孩子一起實際體驗從書中早已無限嚮往的華德福教育,短短三季的時間,要分享任何體悟或所得實在是野人獻曝,稍微值得說的僅是自己個人短短的見識與淺淺的經驗。
初為人母,關於孩子的教養照顧,愛讀書的我經常從書本裡擷取知識與觀念,因緣合和讓我遇上了華德福書籍,一讀便一頭栽入那溫柔卻又堅定,自由卻又重視界線,充滿藝術的教育,閱讀時心裡總充滿了「要是孩子能在那樣環境裡成長學習該有多棒」的呼喊,於是在孩子兩歲剛滿時,我們加入了阮粲老師的小宇宙共學團,還記得那時夏末,我與夥伴媽媽為了加入與否對話許久,那時候的我疑惑地說:書上描述的晨圈、手做、藝術活動那麼美,怎麼我做起來卻顯得格格不入,我甚至無法感受到美?夥伴媽媽一席話:我們就從參與開始,是讓自己真實的在那些活動安排裡,感受與書本上的異同,反正就是一季而已。我和孩子踏上我們的華德福共學之路。
每周共學在道過早安,媽媽們拿出手作或藝術活動的工具與材料開始,孩子們隨著自己意願,或是參與媽媽工作適合幼小年齡的部分,或是自由遊戲。接著老師帶領晨圈,我們唱符應季節的歌曲、念手指謠,伴隨簡單的身體律動。然後轉換至孩子們最喜歡的點心時間,大夥兒一起唱感謝歌,享用媽媽們輪流準備的樸實餐點,最後在季節/節慶故事及固定的歌曲裡結束。慢慢的,我發現自己在過程裡一點都格格不入,甚至投入在老師所引導的充滿活力、流暢和諧的共學流裡。一季後,我毫不考慮地繼續參與。
必須誠實地說,一開始我並未將共學裡的活動與做法帶進家中日常生活,頂多是簡化老師的故事,在睡前講給孩子聽。我真的就僅僅是每周一次去核對:喔~~原來書上說的是這樣啊…直到孩子突然在某日的餐前,雙手包住小太陽表示要唱感恩歌,我才驚覺,共學發生的種種已經進入他的內在世界,於是,我開始將共學延伸到日常生活:早醒時與孩子在床上,唱著早安歌伸懶腰,和孩子玩著手指謠,他一遍又一遍的要求唱著共學時歌曲,甚至自己玩時哼唱幾句,睡前孩子會熱切盼望著故事,從他專注的眼神,我知道他神往在他自己豐富的想像世界裡,我終於明白,歌曲與故事是如此滋養孩子。
也許,有人會說,以上所提的活動照著書本做就可以,是的,我同意。因此我要說說共學團的帶領者─阮粲老師,她是讓這一切程序活動深化且進入我和孩子生活及內在的關鍵元素。她讓我自己悠然的投入歌曲裡,她開啟孩子對故事的嚮往,她在共學裡的姿態、處理事件的方法、史代納人智學的闡述,對媽媽的提醒與支持更是有力,且受用無窮,這是書本上得不到的。
此外,我還看見自己的改變。華德福強調父母親手為孩子製作玩具,這一點我一直很抗拒,因為覺得自己的雙手並不靈巧,從來就沒想過要親手做些東西送人或自用,僅織過一條圍巾,是大學時期少女心驅使,雖然終究完成了,但那過程,我更加確定自己與手作無緣。共學第一次手做,我們從玩毛線開始,老師教我們手指編,還搭配唱著一條手法的歌曲,並且不斷強調自己是手作不達人,建立我們的信心。當時每個媽媽都聚精會神地盯著手指與毛線,口裡哼著歌,那氛圍既專注又輕鬆。接著我們染布、勾毛線做兔子、利用淘汰的衣物縫製動物,共學完成不了的就帶回家裡做,在幾個孩子入睡的夜裡,我獨自安靜地笨拙地製作,成品當然粗糙歪斜,但漸漸的,我發現自己竟然渴望手作,忘記手法就上網看youtube或請教老師,一件一件地成為孩子玩具,心裡很是踏實,我知道共學發生的種種也進入我的內在世界。
資淺的母親及華德福共學參與者如我,深深以為,能成為母親的女人是有福的,能在華德福教育裡與孩子學習成長更是有福,每週一個上午,我與媽媽們、孩子們及老師有個約會,是喧囂城市裡美麗的約會。
「今天的工作結束,我們要回家去,再會吧,再會吧,願上天祝福你」,祝福同行路上相遇的大大小小的生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